星期三, 8月 28, 2019

造假身份的 動機



圖為大人先前黑部利山旅行買回的金箔吊飾

裡面大概是真的金子 與此文滿貼切的

箔拆下來後  是否信任真實的自己  



以下案例,死命包裝會換來些什麼?

海倫清桃與灣生回家 二個造假學歷與國別的故事  

及濫用愛心編造的極困苦故事(賣布丁的三姐弟、台南賣蜜餞的老婆婆等)



一、造假身份之動機、目的: 怕被岐視,所以製造大眾認同更好的國籍
二、造假身份時所受之刺激: 可能有被岐視的不好經歷,所以回想起來很激動。
三、造假身份之手段: 來撰寫一本小說,把自己內化為主角。
四、造假身份行為人之生活狀況: 一般大眾的生活。
五、造假身份行為人之品行: 是否有愛編故事的習性?
六、造假身份行為人之智識程度: 可能跟書中的出國留學的背景有出入。
七、造假身份行為人與讀者觀眾們之關係: 總之,觀眾被假故事騙了。
八、造假身份行為人違反義務之程度: 社會的公信力
九、造假身份所生之危險或損害: 痾  最可憐的是出版商
十、造假身份後之態度:  直播道歉先…


總之 希望這種狀況會愈來愈少

人活在這世界上,誰不會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一句最簡單也最困難的話就是:『自己對自己的看法最重要』

是啊,我們誰沒被誰的一句無心負面的評論深深的影響,傷口冒著煙。

我又是否曾經腦殘被哪陣歪風亂吹,評論錯誤某些人事物呢?

比如孫安佐,媒體向他貼上不少煽動故事,其實他是個很有想法的少年。



我不會覺得亞洲的教育有比西方差到哪去

但亞洲太重視書上的最鐵答案,少了讓學生自行尋找答案的方式,

或用答案來引申的方式?很簡單,太怕錯了,

大家真的太怕錯了,太怕碰撞了,缺乏實驗經神。

連我在內,都有這種時刻,害怕錯誤引來的譏笑(也會有績效耶)。

因此大致上太重視什麼是主流  盲目追隨未必適合每個人的主流

我們對自己的 自我認同感 程度是不高的 

一些人為了自己形象好在對的,

哪一種是主流的好國家 主流的好出身背景的環流之下,

拼了命的包裝再包裝了。


大眾們還有一個致命缺點

大容易被煽情的人事物打動, 

我們國內火紅的電影哪一部不煽情一堆人哭的死去活來?

臉書上,貼非主流的歌或電影的人,通常偏向鴨雀無聲。

 轉貼個煽情的文章或歌的資訊,卻飛來不少讚。


這代表什麼呢? 人們太容易被情緒所操控了,也太容易在情緒漩渦內無法自拔。


如果選擇不被某種強流操控,來個思想運動場, 

從負面的事件看出哪些正面的連結或效應,或可以連結或學到什麼。

比如造假身份創作的人們,某種角度,可以是真的有寫作的才能,
大致上要洗白,他們可以轉型成小說家。

孫安佐在負面的大事件中得到很多精彩經驗,喜歡動漫的他也可以畫成自己的漫畫故事,未來開一間動漫健身房,滿屌的啊。

大眾若是能有這方向的思維

是不是比一味的哭哭罵罵唉唉催毀標地物變成進擊的正義魔人,

再來對台灣失去信心 ,或許 來的有建設性。


套一句刑法刑訴紀老師的話:

你想當發泄情緒的人,還是想當解決問題的人?



人要有堅定自我的格局。

紅色又或許充滿五個星星的天空才不會壟罩的危機。

註: 思想運動場這名詞,來自學生時代參加動物社團的一位社員發想的名詞。

那時校園發生了,幫校犬剃毛引發爭端的筆戰事件,

很多人痛罵幫狗把毛剃成文字是對狗的不尊重,有的人則輕鬆看待,

那次的多方看法與多種見解,也讓我學習到一些視角。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