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下另一個也照顧別人心情的人
讓我學到的一些事情
我在推特上是不預設立場的
隨性追蹤各種類型的人
其中一位網友 在推特上 我追蹤他 他也禮貌性的回追蹤
為了不傷害別人情緒
說不定他也常常禮貌性的按我讚或順我的信念來回答?
直到他發現我們某區域有極大的不一樣
他又因為我追蹤他的過意不去
忍不住私訊老實告訴我他不想追蹤了
就讀空氣的概念而言
他可能也覺得我追蹤他
他也會覺得不自在或發推需要顧慮某些區塊的不一樣
因此我也先退追蹤
而這類人的板面也十分乾淨 追蹤與互追的人數相同且極少
我很謝謝他的誠實 及他曾給我的一些建議
這個概念很像我們走進一家看似不錯的店
店員的服務不錯 但店家的賣的商品比如衣服好了
款式沒有K中自己的靈魂 假定它是民俗風我不好駕馭
雖然店家的衣服款式自己完全不會喜歡,
未來也不太可能逛此店
卻因店長也有用心不會矯情 因此不會對店家印象差
甚至可以推荐喜歡或可能駕馭民俗風衣服的朋友來此店家消費
= = = =
其實在現今的社會 把衝突的區域設分界點是有必要的
否則我們不會看到一些團體及許多伴侶
糾結在為什麼
我喜歡的電影或運動你總是無法喜愛
我認同的觀念作法為什麼你就是不比照辦理
而進步的溝通應該是
我們該對於很大的衝突或差異點 研究出折衷的方案
甚或如果振動頻率差異極大 就先保持距離也是好事
= = = =
我最常從友人那聽到的衝突案例就是
一群人去旅行,而這群人喜歡去看的景色或行程的頻率全然不同。
因此甚至有人吵到不相往來,
而我聽過很讚的方式 是可以分成多派定點集合。
比如一派人馬喜歡購物,一派人馬喜歡遊山玩水。
那就二派分頭行動,吃飯或到飯店時再集合。
各玩各的,但也不失交集,這樣衝突是最少的。
很多人糾結於出來玩就是要都在一起培感情結果是愈磨愈不合。
給出緩衝空間一直都是解決差異好方式。
= = = =
其實我真的有遇過一些人直接告訴我
我們真的沒共通點
內心聽了也沒太多複雜感
只是覺得世界就是那麼大
一定有人跟我們完完全全的不同
我的天堂會是他們的地獄
甲之蜜糖 乙之砒霜
相信大家都有遇過硬把他自己喜歡的東西
強行推荐給我們的人
通常的感覺很無奈又不知道怎麼Say No
我也不能完全用一言堂的視角來看待事情
如果我是一個導演
我甚至會假定我的劇情中有人是反對我的
而網友在誠實告訴我 我發佈的資訊他不感興趣時
這也是一個學習的機會
如果我們對於一件人事物不感興趣甚或排斥
我們有沒有什麼好的方式 表達我們的想迴避
我忘了國小時期有沒有被某些資訊教過一句鳥話叫
『要做個人見人愛的好小孩』
這句話另外意思是 請當個討好別人沒有靈魂的好小孩
難怪我對嘴巴過甜又一堆大人愛的要死的小鬼是反感
真正充滿奧義的話語是
『如何做個知道自己喜歡之事,
並妥善處理自己不喜歡之事的孩子,
長大才不會變成太沒主見的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