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不論音樂 或戲劇 抄襲
最常發生在東方人 或華人身上呢?
是華人的教育比較受限於框架?
因此華人常會以別人的故事 不小心的在腦中形成框架。
會不會習以為常的覺得那個框架是標準答案的錯覺?
是不是避重就輕的,覺得自己萬一有什麼與眾不同,
將會面對異樣的檢視?
明明知道模仿與抄襲,是鹹魚般沒有自我的行為。
但是又覺得這像是一條安全道路般的層出不窮。
我覺得天下所有人的故事都不會一模一樣。
能寫出自己獨一無二的故事,不該是最自豪的事嗎?
今天假設我們是小朋友,我們向A叔叔聽故事,很精彩。
今天我們又聽了B叔叔說故事,竟然劇情跟A叔叔一樣只是人名換了。
那我們會不會覺得這明明就聽過了,有什麼值得說的。
以下是新的震盪與碰撞來自生活或工作。
我不太想再說它是實驗品了,它是半成品。
